A3:科技智慧总第3471期 >2024-10-30编印

排水管道工程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刊发日期:2024-10-30 阅读次数: 作者:中国水协

一、标准的名称、编号

名称:《排水管道工程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编号:T/CUWA40055-2023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意义

当前,因排水管网破漏导致路面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居民财产和生命健康遭受严重威胁。造成排水管道质量差是由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管道回填材料的选择和回填施工密实度控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上述背景下,编制单位于2019年开始组织开展国内排水管道沟槽“自密实回填材料”回填技术的研究,通过广泛调研,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制定集自密实回填材料的性能指标、沟槽回填设计、相关施工及质量检验等相关工程措施于一体的《排水管道工程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本规程的编制和实施是排水管道自密实回填新材料应用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技术进步,既对提升排水管道工程质量,促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具有指导意义,又对利用工程废弃资源、变废为宝。

三、相关标准及相互关系

德国地下基础设施研究所(简称IKT)在2018年已开展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在排水管道工程中的技术研究,并公开了一系列研究成熟的成果。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于2016年开展了用于塑料管道沟槽回填的特制排水管回填材料(SDBM),并制定了《上海市埋地塑料管排水管道应用技术指南》(DB31 SW/Z002-2020)。该标准中的特制排水管回填材料适用主体为塑料管道。

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展了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标准》(T/CECS 1037-2022)。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9年开展了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的研究,制定了《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DBJ51/T 188-2022)。上述两项标准中的工程应用场景主要为地铁、管廊、建(构)筑物的基坑肥槽回填。

四、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各类排水管道和相应检查井的沟槽回填,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等其它管道的沟槽回填可借鉴本规程的内容。

五、关键技术指标(标准重点内容的总结提炼)

自密实回填材料的关键指标如下表:

表5.1自密实回填材料性能指标

3-边  团标-表.jpg

自密实回填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指标,材料灌入沟槽和检查井周边后(以下均称沟槽),可依靠自身重力充满沟槽,不需要夯实,实现沟槽密实的目的;待凝固后,又有一定的强度,且支护钢板桩拔除没有影响,与排水管道实现管土一体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替代中粗砂回填,无需夯实,适应于各类排水管道的沟槽回填。

自密实回填材料的初凝时间宜为3h~6h,终凝时间宜为12h~24h,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可以满足不同施工期的要求。

六、重点条款展示

4.2.1  制备自密实回填材料的土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料采用工程弃土时,应经筛分处理,有机质的含量不得大于5%;

2  土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时,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内不得含有装饰材料、塑料、电缆及钢筋等杂物;

3  土料粒径不宜大于30mm。

5.1.3  采用自密实材料回填管道基础和胸腔部分时,宜按土弧基础进行设计;管道采用混凝土基础时,混凝土基础应单独设计,混凝土基础以外的回填区域可采用自密实材料回填。

6.2.3  自密实回填材料浇筑前,应制定相应的管道抗浮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密实回填材料初凝前,管道工程宜采取管材和管内水体自重抗浮;

2  当采取管顶配重抗浮措施时,配重体应沿管道纵向均匀布置;

3  配重抗浮作用所引起的管道挠曲变形值不得大于管道允许弹性挠度值,刚性管不应大于内径或公称直径的0.5%,柔性管不应大于内径或公称直径的2.0%;

4  当施工现场难以通过配重形式抗浮时,可按分层浇筑的原则,采取施工工序管理的方式进行管道抗浮。

七、标准实施后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自密实回填材料的应用能够实现管土一体,保障排水管道开槽施工的工程质量,使得排水管网在全生命周期内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自密实回填材料的土料具有取材便利、再生利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八、主编单位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