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会务专刊总第3477期 >2024-11-20编印

学思想 强担当(8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刊发日期:2024-11-20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资料室

学思想.jpg

十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接第3475期4版)

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8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4页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8页


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55-35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2021年4月2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72-27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60-361页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6-27页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40页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3月7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3页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