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科技智慧总第3500期 >2025-02-08编印

饮水思源:你知道饮用水是如何流到你家的吗?
刊发日期:2025-02-08 阅读次数: 作者:来源:水务加

水是人体能够正常运转的必需物质,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前提,饮水和用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你是否知道,饮用水是通过哪些步骤才流入千家万户的呢?

今天,水务加带大家来揭开饮用水背后的科学秘密,从源头、定义、严格的水质标准,直到安全抵达你我手中的每一个输送步骤,全面科普饮用水的“前世今生”,一起来看看吧!

一、定义

2022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生活饮用水的定义是“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用水”。

二、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作了严格的水质规定:

1.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

2.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3.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4.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5.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三、饮用水输送的步骤

水源水输送到水厂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达到标准后,再经过管网输送到居民楼。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不足,保障高层人群用水,管网水有时需要通过水箱等设备暂时贮存,通过二次供水通往用户家庭中。

1.水源

饮用水水源类型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靠大气降水、雪山融水经地面径流汇集而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地下水是水在地层中渗透聚集而成,包括井水、泉水等。

2.供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

(1)自然沉淀:目的是去除水中的粗大颗粒。

(2)混凝沉淀:使用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目的是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杂质以及部分微生物。

3-边  饮用水2.png

▲混凝沉淀的过程

(3)过滤: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目的是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

3-边  饮用水3.png

▲过滤示意图/图源网络

(4)消毒:目的是去除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原生动物等。

3-边  饮用水4.jpg

▲水处理示意图

3.供水管网

供水管网是向用户输水和配水的管道系统,又称给水管网。城市供水管网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水资源的存储、提升、输送、调整、分配等诸多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不断升级,但仍有一些地区依旧存在管网老旧、供水能力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城市供水安全存在挑战。这就要求城市供水单位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管理,加强供水管网的运营管理,保障供水管网的高效运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可靠。

4.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将城市供水系统的自来水经过设备储存、加压再供给高层用户的形式。作为城市供水的最后一环,二次供水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居民能否享有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二次供水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将市政管网供水加压到水箱、水池、压力罐等储水设施,在内部进行二次加压,再输送到高层住户处。

第二,采用无负压供水,直接在市政府自来水的基础上加压供水,水压与市政一致但设备相对更为昂贵。

四、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

1.对水源地进行环境监管

水源地执法是保障水源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监管,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生态环境部制定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遥感调查技术规范》,预备于2024年5月1日发布。本标准有利于精准发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发挥卫星遥感监测的宏观、动态、精准、客观特点,强化非现场执法,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2.供水管网的养护

2024年2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从统筹推进漏损治理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漏损管控长效机制两个方面作出规范,要求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3.二次供水的安全规范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同样对二次供水作出规范,要求提高居民加压调蓄设施专业化运维水平,推进标准化泵房建设,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理顺“政府——供水企业——居民加压调蓄设施企业——物业——业主”之间的关系,当地供水企业牵头成立居民加压调蓄设施专业化运维企业,逐步接管居民加压调蓄设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五、结语

保障饮用水安全,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规范,更需要各地政府、供水厂与居民齐心协力,监督和检举破坏饮用水安全的不法行为,让居民喝得安心、用得放心。

(来源:水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