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谓是生活中的 “隐形主角”。刷牙、洗脸、做饭......它无处不在。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看似清澈的自来水,其实暗藏玄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生活用水的常见问题,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一、自来水变色
(一)乳白色 “气泡水”
当你打开水龙头,发现流出的水呈乳白色,别惊慌!只需将水静置片刻,便会恢复清澈。这是由于供水管网中的空气在水流作用下溶解其中,随后又迅速释放形成小气泡,在冬天这种现象尤为常见。这属于正常物理现象,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二)灰白色带氯味
水中若呈现灰白色,并带有轻微刺鼻气味,这是消毒过程中次氯酸钙的 “杰作”。次氯酸钙作为常用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不过,它也会让水带上一些特殊的 “印记”。但无需担忧,将水烧开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气味便会逐渐消散,这种水的水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没啥大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三)黄色浑浊水
如果自来水突然变黄且浑浊,很可能是老旧管道生锈,或是附近水管发生爆裂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可先打开水龙头放水几分钟,一般水质就会恢复正常。倘若持续出现这种异常,建议及时联系物业或水务公司,让专业人员进行排查处理。
(四)红色自来水
要是发现自来水变成了红色,那可要格外注意了!这大概率是供暖水中添加的染色剂或色素,因供暖水 “倒灌” 进了自来水供水管网。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自来水,并迅速联系供暖部门和自来水公司,要求他们尽快排查并解决倒灌问题。
二、硬水、软水大揭秘
前面我们提到了引起自来水颜色异常的各种情况,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水还有硬水和软水之分。
从水源角度分析,雨水和雪水在形成与降落过程中,较少接触土壤和岩石,故而钙镁离子含量微乎其微,属于典型的软水。而河水、湖水、井水由于在流动或储存时会溶解土壤、岩石中的钙镁矿物质,钙镁离子含量多,因此多为硬水 。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虽经过净化处理,但仍保留了部分钙镁离子,本质上还是属于净化后的硬水。
想要区分软水和硬水?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肥皂。在软水中搓肥皂,泡沫丰富细腻;在硬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这是因为硬水中钙镁离子浓度高,会与肥皂里的脂肪酸钠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影响泡沫产生。
由于硬水中含有比较多的钙盐,因此它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洗头时头发干涩难梳理,沐浴时沐浴露怎么也不起泡?衣服洗后变硬?水壶里出现水垢?这些很可能都是硬水在背后“捣鬼”。
那么,如何将硬水软化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煮沸法。在加热过程中,硬水中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会分解,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沉淀,随着这些沉淀的产生,水的总硬度也随之降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无需额外购买复杂设备,是家庭中常用的硬水软化方式。
三、水垢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上文提到水壶上出现水垢,是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井水或硬度较高的自来水,也就是硬水。硬水中含有许多无机盐类物质,只要高温加热并将水煮沸,水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解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下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垢 。
这些水垢无毒无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能间接反映出水质硬度达标(国标限值 450mg/L)。但如果水垢堆积过多,就会影响家电的使用寿命,比如降低热水器的加热效率,堵塞洗衣机的管道等。
不过别担心,定期用柠檬酸或白醋进行清洗,就能轻松去除水垢,让家电保持良好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摄入含有水垢的水,可能会干扰肠胃的正常吸收功能,还会增加患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风险。所以,及时清理水垢很重要。
四、家用测水质方法
(一)闻
接水后,将水杯远离水龙头,仔细闻一闻。如果水中有浓重的漂白粉味,可能是余氯超标;要是闻到腥臭或其他化学异味,那就要警惕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了。
(二)尝
把水烧开后尝一尝,若感觉水发涩,说明硬度偏高;要是异味明显,应立即暂停饮用,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报修。
(三)查
观察家中的热水器、水壶等涉水设备,若结垢严重,那就表明水质偏硬,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了。
(四)测
借助 TDS 笔(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的工具,通过检测水中溶解的各类离子、分子等物质的总量,来反映水质的纯净程度)可以测量水中溶解固体的含量,正常值一般在 100 - 300 之间;使用 pH 试纸则能检测水的酸碱度,6.5 - 8.5 的范围为佳。
小贴士:要是发现自家水质有问题,可以先看看邻居家的水是否也存在同样情况,或者联系小区物业寻求帮助。若问题仍无法解决,一定要及时联系供水单位,切实保障饮水安全。
(来源:水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