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508期 >2025-03-08编印

广州水投净水公司自研绿色低碳技术入选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
刊发日期:2025-03-08 阅读次数: 作者:蔺圣星

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促进203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行动目标的实现,国家生态环境部编制了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广州水投净水公司自主研发的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水务产业的“污水处理厂智慧化低碳平台构建及低碳运营技术”经初审、复审、技术答辩三个阶段,在全国数千个技术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数智赋能类技术(示范类),是全国唯一入选适用范围于水务行业的绿色低碳技术。

1-广州水投净水公司.jpg

据悉,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精准聚焦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降碳、储碳固碳、数智赋能等五个领域103项低碳技术,此次公司自研技术的入选,代表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绿色低碳技术位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创新程度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推广前景、减碳潜力巨大,将有效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战略共识  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启了低碳新时代,生产方式转向控污减污、降碳固碳、循环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作为社会的关键一环,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式,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通过运营管理、生态服务、科技创新的方式,加快推进降碳、固碳、替碳、碳排放算法发展,实时反映整体工艺和重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碳减排水平;研发先进绿色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实施药剂管理,持续降低“废水、废气、废物”排放量,完善噪声管理;利用尾水、光伏、水源热泵、污泥资源化、再生水回用等措施,发展“光、水、热、泥”四大循环经济;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生产和办公全过程,发行大湾区首单绿色债、气候债双达标债券,打造海绵城市,助力水环境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集成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是推进科技自强的重要支撑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集成创新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模式。而绿色低碳技术作为集成创新的重要领域,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关键支撑。

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绿色低碳技术实现三级目录“大满贯”。2024年,公司在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共取得7项重要成果,实现了国家、省级、市级三级绿色低碳技术目录和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入选,其中1项绿色技术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2项绿色技术入选《广东省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3项绿色技术入选《广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公司再生水回用技术项目入选《广州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典型案例(2024年)》,是唯一“水资源”高效节约集约用水、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

安全有序  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保障产业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环境负荷。通过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可以减少对水、土壤、空气的污染,降低环境风险,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规避气候风险。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可降低极端天气事件对生产运营的影响,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企业打破传统“单打独斗”的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提高产业链韧性,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2024年,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利用自身绿色品牌影响力及市场资源,为子公司提供市场拓展策略支持和业务平台,大力支持子公司拓展业务边界,优化升级绿色产业链,助力子公司挖成功掘首个“千万级”除臭工程外部项目,首例污泥减量对外拓展项目,首台回流泵、搅拌器等进口设备代理销售业务,首次实现南沙国家生态堤防水务工程建设设备销售,配合公司整体提升产品链和服务链。

未来,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突破创新和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蔺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