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512期 >2025-03-22编印

传统为根,创新为翼:从《哪吒2》看春节文化输出的新范式
刊发日期:2025-03-22 阅读次数: 作者:钱 程

●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  钱 程

春节,是中华文明最深沉的文化胎记,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与情感皈依。当大红灯笼映照万家团圆时,《哪吒2:重生》以破竹之势登陆全球院线,在传统佳节掀起新国潮的浪涌。这部以东方神话为底本的动画电影,在延续前作票房神话的同时,更以当代审美重构传统叙事,在东西方文化场域中搭建起对话的桥梁。传统节日与流行文化的共振,正勾勒出中国文化输出的创新图景。

解构与重构: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

《哪吒2》的成功密码,在于其对传统IP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方法论突破。主创团队深挖《封神演义》的哲学内核,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觉醒注入神话躯壳,使哪吒形象从反抗父权的传统叙事中蜕变为打破偏见的时代寓言。这种叙事策略既保留了“逆天改命”的精神原型,又注入了身份认同、命运共同体等现代议题,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共鸣。

影片在视觉呈现上更实现美学突破。水墨丹青与赛博朋克的碰撞,敦煌壁画与三维建模的交融,构建出兼具东方气韵与未来感的视觉体系。当哪吒脚踏风火轮穿越数字水墨绘制的山河社稷图时,传统文化符号通过技术赋能在银幕重生,印证了“文化生命力在于创新性发展”的深刻命题。

节庆赋能:春节作为文化传播的超级载体

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能见度持续攀升,已从华人社群的民俗展演升维为世界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2025年春节期间,135个国家的“欢乐春节”活动创新采用元宇宙技术,数字庙会、虚拟舞龙等新形态打破物理边界,让海外民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家国同构”的文化逻辑。这种节庆传播模式,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情感纽带,构建起超越语言隔阂的共情空间。

《哪吒2》选择春节档期全球同步上映,恰是借力节日文化势能的战略选择。当饺子与CG特效、春联与电影海报在海外市场同框出现,传统节庆与当代文创形成传播合力。数据显示,影片在北美地区春节档票房较日常增长300%,印证了“文化输出需要时空载体”的传播规律。

范式创新:打造文化出海的立体生态

《哪吒2》的出海实践揭示文化输出的进阶路径: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生态体系构建。电影周边与故宫文创联合开发的“乾坤圈”智能手环,将传统法器转化为科技潮品;与海外流媒体平台合作开发的互动剧集,让观众通过分支叙事深度参与神话重构。这种“IP+科技+平台”的立体模式,使文化传播突破单向度输出,形成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更重要的是,影片构建起“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叙事框架。主创团队引入国际编剧参与剧本打磨,用英雄旅程的叙事范式包裹东方哲学,使“打破成见”的主题获得跨文化共鸣。这种“和而不同”的创作智慧,为传统文化国际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站在文明对话的维度,《哪吒2》与春节文化的交响启示我们:文化输出不是简单的符号搬运,而是价值共鸣的深层建构。当传统节日遇见创新表达,当古老神话碰撞数字科技,中华文明正以更富弹性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化对话。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文明基因在新时代的自然生长。正如春节历经千年仍能焕发新彩,真正优秀的文化传播,必能在守护精神原点的同时,开辟出联通世界的崭新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