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叶春花
我或许属于转行过程中最为迷茫的一代人。2012年,我的人生轨迹因家庭定居承德而骤然转向。彼时的我,带着植保专业背景与内向性格,阴差阳错踏入供水行业,成为客服中心最迷茫的转行者。
缘起: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初涉客服行业,尤其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能做的仅仅是死记硬背领导交给我的客服问答材料。面对这些材料,我的大脑几乎陷入停滞,那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初遇文言文的时光,那些汉字排列组合如同陌生的密码——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缀成句却如同天书。
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我仅是机械地背诵着纸面上的文字,如同复读机一般应对用户的咨询。
这个行业似乎与我无关,却又与我紧密相连。
直到承德开始实施阶梯水价政策的那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愤怒的用户因不满阶梯水价政策而打来电话发泄不满。我除了机械地复述这是政策外,别无它法。
午餐时,满心委屈的我习惯性地抽出一张报纸垫在餐盘下,勺子在米饭与炒蛋间跳跃时,一粒米饭意外落在报纸上。正是这不经意的一瞥,我的视线随着米粒落在了报纸上,而正是这历史性的瞬间,让我注意到了被铝合金餐盘压在下面的半篇关于阶梯水价政策的解读文章。
这张报纸,正是《中国供水节水》(编者注:2023年更名为《中国城镇水务》),那个中午我读懂了:这项政策并非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关乎国家水资源安全、全民节水意识的深刻变革。水价与货币挂钩,正是将“生存资源”转化为“社会责任”的破局之策。
在这种顿悟的驱使下,我放下手中的勺子,将报纸上的所有文章都仔细阅读了一遍。
尽管大部分专业内容对于转行的我来说如同天书,但许多能够理解的内容却令我的精神振奋。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办公室的旧报,又找到了许多期《中国供水节水》。
从难以理解的水务政策,到降低损耗和治理漏水的具体措施,那些曾让我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在泛黄的新闻纸上逐渐显现出行业的脉络。
正是这些文字,让我逐渐从“背政策”转向“懂行业”,更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深夜接听的电话,都是维系千万家庭用水安全的无形纽带。
在通读了手中的报纸后,许多过去不理解的回答逐渐清晰起来。
那是一种,在迷茫与混沌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光的感觉。
就像一根浮萍,突然生出了根。
破茧:在专业沉淀中重构职业价值
《中国供水节水》自此成为我的职业指南。每期我都会反复阅读,尽管大部分内容与我无关,但它们却是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我见证了国家为节水而努力制定的种种政策,我目睹了无数供水企业为生存发展而推进的改革,我看到了无数供水人为保障城市供水稳定而风雨兼程的伟大奉献,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桎梏,以及那些先行者为破局而奋斗的热血。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
从一开始的无助、茫然,到立足于这个行业,扎根这个行业,最终热爱上这个行业。
我也深刻理解了,我所在岗位每一个夜的坚守,保障的都是无数家庭的安稳。
我似乎,也成了一名在黑夜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九年客服生涯,《中国供水节水》成了我的“行业圣经”。透过它,我见证国家节水政策的迭代、企业技术革新的层出、供水人风雨无阻的坚守。从“政策是什么”到“为何而政策”,从“用户投诉”到“民生痛点”,我完成了从“接电话者”到“行业解读者”的蜕变。甚至带起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面对有些无措的后辈,我将总结了无数经验的笔记与一沓《中国供水节水》递给了她。
“读懂它们,你接到的每一通电话都会变得有意义。”
蝶变:AI赋能档案管理的创新探索
2020年,我调任综合部档案室。这一次,我不再是浮萍。档案室是供水企业的“记忆中枢”,每一份文件都是政策落地的见证、技术演进的注脚。我翻出过往报纸,那些曾觉“遥远”的管网改造方案、水质检测标准,竟成了开启档案历史长河的密钥。
我依旧是供水人,只是我奋斗的前线变成了另一个战场。而《中国供水节水》也陪伴着我再次跨入一个新的领域。
档案管理这个职务包含了供水企业的所有业务与政策,不充分了解每一项工作,就无法做好所有文件的归档整理。
过去曾经当热闹看待的一些文章,此时也从记忆深处被挖掘了出来,这些文章正是我现在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
进入工作、理解工作、合理工作、高效工作,这便是她为我指引的前进方向。
我开始尝试着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为档案完善索引,以便后期更高效地进行档案管理与查阅工作。
但是现有的管理方式,仍然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我开始思考,是否有更加简洁、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呢?
传统档案管理的“人力鏖战”亟待破局。
2023年9月,国家开始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倡导档案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方向。
而今年2月,我在《中国城镇水务》上看到了一篇《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成功部署DeepSeek 构建AI生态体系》的文章,这一瞬间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结合智能体客服与AI档案管理,这或许正是档案智能化发展的未来形态。
我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将AI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与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探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建立档案分级防护体系,在确保保密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将AI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档案进行分类和标签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档案内容进行摘要和关键词提取,能够大大提高档案检索和查阅的效率。
瞭望:与行业共生的未来图景
今日之水务,正经历“政策驱动”向“技术赋能”的质变。而未来,AI与人文的融合、数据与经验的共生,将重塑每一个岗位的价值。我深信:唯有将个体成长嵌入行业发展的大潮,方能在时代巨浪中锚定方向,于无声处听见水润万物的回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对AI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讨论。 AI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能力,还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深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也将迎来更多的变革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探索,就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而《中国城镇水务》这份报纸,也将继续陪伴我走过未来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