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科技智慧总第3514期 >2025-03-29编印

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的具体内涵,你知道多少?
刊发日期:2025-03-29 阅读次数: 作者:案例数据来源:北京日报

第一道防线: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又称“云中雨”监测预报)

组成:气象卫星、测雨雷达、降雨预报模型。

功能:通过卫星和雷达监测大范围天气系统,提前捕捉“云中雨”信息,预测短临暴雨和洪水风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和雷达数据融合,延长降雨预见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实现关口前移、防线外推。

第二道防线:雨量站网(又称“落地雨”监测预报)

组成:地面雨量监测站网、产汇流水文模型。

功能:实时监测“落地雨”的时空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产汇流分析,动态调整洪水预警阈值。通过“降雨—产流—汇流”计算模型,滚动更新洪水预报,对第一道防线预测结果进行修正,进一步提升预报精度。

第三道防线:水文站网(又称“河中水”演进预报)

组成:水文站网、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

功能:实时监测河道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结合前两道防线数据,实现本站洪水测报并进行洪水演进模拟和传导预报。

兜底作用:作为最终防线,通过实测数据直接触发洪水告警,确保防御措施及时响应。

“三道防线”的构建标志着我国水文监测从传统手段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延长预见期和提升精准度,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流域防洪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

案例:

永定河北京段初步构建起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主要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组成。目前北京已在永定河流域的卢沟桥、白草畔和东大坨布设了3部测雨雷达,并进行组网应用,这也是北京首次布设测雨雷达。3部测雨雷达的应用,可实现永定河北京段“云中雨”监测全覆盖,可以提前3小时监测到中小流域的洪水,为防汛减灾提前“抢”出2至3小时的宝贵时间。

“第二道防线”:北京市原有245处雨量站,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之后,水务部门通过加密站点建设并共享气象局、规自委等部门数据,雨量站增加至1913处,使站点密度从原来的每67平方公里一站增加至每8.6平方公里一站。

“第三道防线”:除了对原有的25个站点强化供水供电保障、提高自身防洪标准外,还增建了8个水文站,实现了大中小水库出、入库和重要的山洪沟道水文监测全覆盖。”未来,全市水文站可实现五大流域干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道、大中型水库出入库流量监测全覆盖,有效提升“河中水”临近预报精度,形成托底保障。

(案例数据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