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522期 >2025-04-26编印

咸期对澳供水突破6000万立方米
珠澳签署新水质安全协议
刊发日期:2025-04-26 阅读次数: 作者:吕婉莹 周佑安 陈俊强

本报讯  近日,2025年第一季度对澳供水事务常规交流会议(简称“四方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顺利召开,澳门海事及水务局、珠海市水务局、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水控集团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持续强化水质监测与优化供水调度,保障供水安全

会议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对澳原水水质稳中向好,2-甲基异莰醇(2-MIB)等嗅味物质均低于限值,活性炭监测未现苯污染。珠澳双方化验室联合采样机制持续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及时。

面对2024-2025年枯水期珠江流域降雨量骤减、西江持续偏枯等不利因素,珠海水控集团通过河库水勾兑、分管运行及利用上游“压咸补淡”有利条件最大限度抢抽淡水,有力保障了咸期对澳供水水质与水量,咸期对澳供水总量达604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2%。

汛期及台风季部署周密,未雨绸缪筑牢防线

针对2025年汛期“前旱后涝、台风偏强”的预测,珠海水控集团制定了详细的汛期及风季供水保障计划,包括加强泵站取水口巡查及水质检测、预留竹银水库应急水量等,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通报了即将开展的水晶鱼2025专项演练内容,全方位筑牢对澳供水安全防线。

签订协议深化协作,共筑水质安全屏障

会上,珠海经济特区对澳门供水有限公司与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今年新修订的《供澳原水水质安全和资讯沟通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继续围绕咸潮防控、突发事件信息通报、数据共享等关键环节细化协作,进一步完善对澳供水信息沟通机制,保障对澳供水安全。

1-珠澳.jpg

会后,与会人员前往鸭涌河对澳1#、2#原水管修复工程和南洪隧洞项目现场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对澳涉水工程的最新进展。

此次会议通过总结成效、部署任务、强化协作,为珠澳供水安全筑牢防线。未来,珠澳将继续深化合作,保障对澳供水“量足质优”。

又讯  近日,珠海对澳供水“生命线”——对澳第一、第二原水管鸭涌河段修复工程正式进场施工。该修复工程将创新采用“气翻内衬修复技术”,在确保对澳门原水“零中断”前提下为服役37年的跨境管道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实现管道的全面焕新升级。这项大规模修复工程预计5月底竣工,届时澳门原水供应可靠性将大幅度提升。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修复工程创新采用“气翻内衬修复技术”,通过专业设备将带有特殊处理的柔性内衬管道送入待修复管道内,待软管固化成型后能在旧管道内形成高强度复合管中管。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该技术无需大面积开挖路面,施工周期显著缩短,减少对周边道路及生态的影响,同时利用原管道分担外部应力,显著提升管道抗压、抗腐蚀能力。

工程采用“双保险”“修一用一”的模式轮换施工,即先修复一条管道,另一条保持通水;待首条修复完毕后再切换施工。同时,珠海水控集团供水公司已于2024年1月完成对澳第一、二、三原水管的连通工程。若遇特殊情况,对澳第三原水管可随时调度补给,保障澳门供水安全。

据悉,对澳第一、第二原水管作为珠澳跨境供水的重要基础设施,于1988年建成投用,承担着澳门30%原水供应。其中,位于珠澳边境鸭涌河段的管道长期经受海水侵蚀、土壤盐分腐蚀及地质沉降等多重考验,近年陆续出现老化、渗漏等问题,供水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吕婉莹  周佑安  陈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