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522期 >2025-04-26编印

一纸情缘 一网情深
刊发日期:2025-04-26 阅读次数: 作者:肖满霞

●蕲春城市供水有限公司  肖满霞

四月的阳光如老式胶片,泛黄却鲜活,每一帧都储存着万物生长的慢镜头。此时此刻的我端坐在桌前,任凭明媚的阳光照在一张张泛黄却充满墨香的《中国城镇水务》上。回首与其一起走过二十余载的岁月,这份浓浓的情怀让我诉之笔端为八个字:一纸情缘,一网情深。

纸上惊鸿:初遇与扎根

2001年初,我在公司办公室的报夹上与《中国供水节水》(编者注:2023年更名为《中国城镇水务》)有了惊鸿一瞥,立刻被其丰富的内容所震撼,读着全国各地同行写的文章,我不禁有些英雄气短。八小时之外,我着迷于《中国供水节水》,在头版了解最新供水行业大事件,在供水综合版关注各个水司的最新动态,在科技综合版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政工综合版观看各个水司的党建活动,在通讯园地版阅读通讯员的故事和精美散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习作《时珍故里好收费》第一次刊登在《中国供水节水》上。

遇见了便是缘。2001年的四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水协举办的通联会,会上让我激动万分的是,中国供水节水报社在湖北成立了通讯联络站,让年轻的我一下子找到了殷实的“婆家”,底气十足了许多。令我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我的一篇纪实文章《时珍故里的水之骄子》竟在《中国供水节水》和江西于都自来水公司举办的“县镇供水巡礼征文”中荣获三等奖。在报社各位编辑老师悉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报纸上,而我也不在满足于豆腐块报道,把视野转向书评和行业评论及通讯美文。慢慢的,我所撰写的《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滞纳金PK了,违约金怎么“秀”》……这些评论成为当时行业报纸的亮点,同时我所撰写的书评《因为真实,所以不能忘却》《永远的张爱玲》……获取了不少行业粉丝,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视野开阔,让我思想走得更深更远。

墨痕织网:从铅字到云端

时代在更迭,《中国供水节水》不仅给我带来油墨香味的喜悦,其官方网站中国水务网带来的阅读速度感和信息量的精准性,也令我深深迷恋。那时的我成了《中国供水节水》十足的“纸迷”和“网虫”。

疫情时期,作为一名下沉党员,我有感而发的文章《待你归来,春暖花开》《谢谢每一个平凡的你》及时被中国水务网站刊登,在浏览的那一瞬间,看到铅字变为网文,我忽然明白:纸页虽会泛黄,但供水行业精神的网络永远在线。

盼望着,盼望着,2023年1月10日,《中国供水节水》电子版正式上线了。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我终于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指尖阅读《中国供水节水》了。同年4月,《中国供水节水》更名为《中国城镇水务》。一年后,中国城镇水务报社公众号—水闻天下号惊艳亮相,每期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大大提高了我的浏览效率。

水韵长流:永远的双向奔赴

二十多年前,因为《中国供水节水》这个平台,我和全国供水行业的文人志士相聚于江西于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济济一堂指点江山,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的我们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一份执着担当,大多数人已成为供水行业的专家里手,或水务公司高层管理者,或公司决策者。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因为长期笔耕不辍,10多年前,我也成长为公司一名分管宣传工作的高层管理者。当我看到公司那些热爱文字的水务人阅读《中国城镇水务》时热烈而虔诚的表情,我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于是我大力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中国式现代化蕲春供水新篇章。

这份迄今创刊40年的报纸,像一条永不干涸的精神大河,滋养着一代代水务人的精神信仰,水务人和她永远是一场双向奔赴。

一树繁花映晴空,人间四月芳菲浓。

二十多载春秋,《中国城镇水务》于我,早已超越媒介的意义。她是我爬格子的案头灯,是我激扬文字的备忘录,是我奔向未来的瞭望塔,是我心灵的驿站。

因为她,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

人生路上,陪伴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更有因为她而结识的一位位良师挚友,多年的情愫只能用微笑说一句:“认识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