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523期 >2025-04-30编印

读《曾国藩传》有感
刊发日期:2025-04-30 阅读次数: 作者:杨柳卉

●南京水务集团  杨柳卉

近日,抽出时间拜读了张宏杰先生所著的《曾国藩传》,书里详尽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平经过和命运轨迹。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起点和大多数的普通人相似,资质平庸,没有显赫的家境,也经历了很多失败。但他知错能改,而且愈挫愈勇,经过多年的自我完善,终于成就了不凡的丰功伟绩。我读完之后,感慨颇多。

曾国藩毕生所倡导的最高品质就是“有恒”,他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意思是恒信是做圣贤的基石,而他也切切实实地做到了。他坚持记日记,每日检讨自己的行为,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他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要勤俭、要谦虚、要仁恕、要诚信、要知足,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曾国藩从30岁立志要做圣人开始,几十年如一日,从未中断从未后退,在这漫长的磨炼中慢慢改掉了他急躁的脾气性格,待人处事愈发宽厚、周到、真诚。伴随而来的是曾经没有朋友的他,朋友也慢慢多了起来。曾国藩通过不懈地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就会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没有速战速决的办法。曾国藩的“有恒”不是教大家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如何挺过这几十年的长跑。什么事都追求速成的话,人成功就太容易了。来得太容易的东西谁又会珍惜呢?只有一点点积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取得的成功才会真实。

现在社会随着物质变得富足,难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做事也会没有恒心,轻易放弃、草草了事,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曾国藩也曾在修身养性之时经历一次次内心小人的纠结。缺点和坏习惯其实深深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要改变从小到大的习惯和毛病简直难如登天,但他就是通过坚持不懈,最终跻身圣贤之列,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持之以恒,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能短时间没有什么变化,久而久之,必能感受到“有恒”的力量。

最后,以曾国藩家书中我最喜欢的金句作为结束语自勉——“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