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524期 >2025-05-03编印

学思想 强担当(1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刊发日期:2025-05-03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资料室

学思想.jpg

十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接第3522期4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75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18-119页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页


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不是对立对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动力。要尊重和包容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

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通过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63页


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70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