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自来水公司 周 明
2025年是《中国城镇水务》创刊40周年,记得报纸原来叫《中国供水节水》(编者注:2023年更名为《中国城镇水务》),作为报社的老通讯员,值此报社华诞,不仅感到欣喜,更有诸多回忆……
掐指算来,我和这份水务人的报纸结缘有33年了。记得当年参加工作后,无意中在办公桌上看到它,阅读之余,感到报纸紧贴水务工作实际,各个版面内容都是关于水行业的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四版文艺副刊更是水行业员工才艺汇聚的板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城镇水务》是水务人的精神家园。
自已本来就读文科,又是写作爱好者,见此不禁跃跃欲试。抄录下报尾的地址后,将一篇眷抄好的稿件投寄给报社。不久,这篇名为《金华市环城小学组织学生参观水厂》的新闻稿就登载在1992年5月28日第291期三版上了。因为每份剪报,我都详细地记录下发表时间和报纸信息,所以现在能迅速查阅到。这篇登载的新闻稿在采写过程中,为了详细收集素材,我在业余时间回访师生,并查阅了学生们的作文,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写下来就真实顺畅,有情有感了。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我还注意学习报纸其他版面的稿件,琢磨这些稿件的优点和特色,分析稿件体裁,同时也向报社的编辑请教,获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觉得写新闻稿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脚勤、手勤、笔勤、口勤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写的好,编辑编稿的时候也会轻松些,稿件的命中率也会相应提高。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陆陆续续写了许多新闻稿和散文等文章,不仅将自己单位发生的水务新闻向省内外同行们展示,而且也涉及了各种题材、体裁,在这水务人的精神家园里尽情书写着一名水务人的所思所感,对行业、社会发展的见解。比如在去年发表的言论文章《从时髦青年答非所问说开去》,揭示了对职工尤其是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教育方法;而《退休员工是水务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则笔指当前退休员工普遍在退休后的失落情绪,进而思考对水务发展的影响。这两篇文章都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发表,表明这不仅是一名水务人就当前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后,对水务思政工作新领域的探索,而且也鲜明展现了报社的立场。在与报社叶洋编辑的通话中,他代表编辑部对这两篇文章予以肯定,并一起分析有关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热情洋溢地鼓励再写稿、再投稿,对此我深受感动。
关注行业和单位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而探索解决之道,也是一名行业通讯员的职责所在。市政消火栓被肇事车辆人为损坏,如何善后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有很多肇事车辆一走了之,给供水企业带来维修难题和水费损失。在一次肇事车辆毁损消火栓后逃逸案件中,有热心市民记录了车辆特征并告诉我们。我们联合当地新闻媒体对逃离现场的肇事车辆进行“新闻寻找”,并与车辆管理部门接洽获得其配合。在新闻媒体舆论压力下,肇事车辆很快自动现形,主动到自来水公司承认并赔偿损失。经过实践探索和回顾总结,我以“借助新闻媒体介入及时解决消火栓被撞后维修赔偿”为主题,撰写了工作通讯和论文,分别在《中国城镇水务》上登载发表了,为省内外同行遇到此类工作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这类稿件,如果没有《中国城镇水务》编辑们对通讯员工作的大力支持,没有编辑对行业热点难点的敏锐捕捉,就没有稿件的及时刊发;经《中国城镇水务》报道后,进一步加强了同行间的沟通和联系,也有助于共性工作难题的解决。我们说“天下水务是一家”,那么《中国城镇水务》就是天下水务各单位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值此《中国城镇水务》创刊40周年,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衷心祝愿报社发展越来越兴旺,报纸受众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