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科技智慧总第3526期 >2025-05-10编印

消毒≠有害 科学用水更安心!
刊发日期:2025-05-10 阅读次数: 作者:来源: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饮用水为什么要消毒?

饮用水消毒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由于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所以消毒处理是在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标准的条件下,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达到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

3-科学用水1.png

饮用水消毒方式

含氯制剂:氯化消毒是最早被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具有技术成熟稳定、杀菌能力强、持续时间久、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在加氯消毒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为余氯,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两种。我国目前常用的为单纯氯消毒,因此将此项明确规定为游离余氯。残留的游离氯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增加某些人群厌恶这种味道的可能性。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是极为有效的饮水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灭能力均很强。在消毒、去味、除铁等许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类致癌物质。它消毒水时,受水温的影响很小,对劣质水的杀菌效果比氯更好。但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故必须在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其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对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且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同时还有除臭、色、铁、锰、酚等多种作用。但水中臭氧易自行分解,不能维持管网持续的消毒效率;此外臭氧消毒可能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包括醛类、酮类等,限制了臭氧消毒方法的应用。

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

保障公众健康: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如果饮用水未经消毒处理,其中可能含有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就会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饮用水消毒是预防饮用水污染引起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能够降低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的腹泻、霍乱等水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对水进行消毒处理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提高水质安全性:除了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外,水质的安全性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未经消毒处理的水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此外,水中的微生物还可能腐蚀管道和设备,造成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水进行消毒处理不仅可以杀灭病原体,还可以提高水质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来源:乌兰察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