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528期 >2025-05-17编印

古刹拾遗
刊发日期:2025-05-17 阅读次数: 作者:胡冀兰

●四川省开江县自来水公司  胡冀兰

登临金山古刹伽兰寺,感受千年香火世代相传,佛光熠熠映岁月,梵语声声随风吟,漫步于禅林圣地,我们在妙瓒住持的引领下感悟金山寺的前世今生与岁月之光。

一条望乡路,连接家乡却隔绝红尘俗世的蜿蜒小路,绕过放生池,俯瞰山下,新宁与宝塔之间一气呵成的田园阡陌尽收眼底。眷世间美景无数,验修行之心坚定与否,从脚下开始,从一颗果敢笃定的心开始。

金山寺,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开江县宝塔坝乡金山山腰,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原名为伽兰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后因山形似“金”字,名曰金山寺,距县城8公里。这里地势高旷,前方村落聚集,山下宝塔坝田畴似海;背后山峦起伏,古木参天。在至高点塑有一座观音巨像护佑万民,左右土丘林立,似护卫罗列。

入殿之前的大门上赫然显示四字“宝树禅林”。“宝树”二字正是金山寺的字号,而“禅”字写法多出一点。众人冥思不得其解,经妙瓒师父点拨,原来正是劝诫众生不必纠结执念,放下那“一点”之意。寺内楹联众多,门外第一联:撒手悬崖早攀金绳觉路,回头是岸何用宝筏渡迷津,横批:不二法门。金山寺的正门仅此一石门直通大殿,这也可解读为,不分富贵贫穷高贱皆众生平等入此法门。这既是禅宗哲理亦是生活智慧,教人跨入一种自我觉醒的精神境界。

进殿便见弥勒佛笑口常开,佛像栩栩如生,一进门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背面的韦陀菩萨是一尊罕见的坐姿像。据介绍,韦陀像基本都塑站姿,全国仅三处有韦陀菩萨的坐姿塑像。参观佛教文化陈列室,不仅鉴赏到不少珍贵历史文物,还得知金山寺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战乱和重修,曾历经沧桑,也有繁盛之时。作为开江丛林圣地的金山寺,盛年时,拥有田产五百多亩,僧众二百多人,还办有一所佛门小学,其正副殿及塔林占地远超过周边寺庙。金山寺自乾隆以来香火历盛不衰,每年要举行一次“孟兰盛会”和“腊八戒规”仪式,全县16个寺及达县真佛山等寺庙新和尚都要到金山寺摩顶受戒。独特的“板凳香”在多年的发展中成为川东一带较有影响的民间习俗。居士们不远千里参与佛事,出发时,身着麻布外袍,脚穿麻绳草鞋,腰挎香筒,手持在前方焚着香的红木板凳,带足干粮一路前行。“叫口先生”在前引路、提醒,居士们紧随其后,不时打拱作揖,边唱边走,唱词为有关祈福、祈愿、报恩、家训等内容。众多居士带着红木板凳和彩香,一路驱避蛇虫野兽,疲累时,取下彩香,往凳上一坐稍适歇息;渴了,喝路边的山泉;饿了,掏出身上的干粮。他们就是这样满心虔诚地赶到金山寺参与一场盛大的佛事。1958年,金山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寺庙,2023年“板凳香”被列为达州市第七批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

到了现代,金山寺设立过开江中学农场,每年学子们都登高至此送农肥,上劳动课,这段经历成了众多学子校园生活中难忘的经典记忆。妙瓒领我们来到殿前走廊的石板上,一同见证了若干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学子刻下的班级号印记,而这些同学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想必他们每当踏入此殿定会思绪感慨万千。

大雄宝殿为全寺中心建筑,系砖木结构单檐重楼悬山式屋顶,穿斗加抬梁式屋架,廊沿造石雕单钩栏,栏间筑飞阶踏道七级。中堂一巨大佛龛,塑“三世佛”结跏跌座于莲台,佛高2.5米,通体鎏金。殿堂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信徒们带着虔诚的心上香、礼佛。

大殿楼阁之上曾居住过不同时期的僧人居士以及学生,两侧墙上还保留有门洞与窗户,每道门刻有楹联。客堂旁边有一口厚重沉稳的古钟座落于此。寺院的钟除了报时和集众,还有警醒和净化的作用。这里其实是一个廉洁文化教育的好地方。妙瓒为我们讲解了侧墙上其中一副楹联: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横批:因真果实。杨岐与宝寿两位禅师所为,令世人称颂,其高风亮节、勤俭节约、公私分明、严持戒律的修行境界,正是与现代“廉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廉洁文化同脉相行。联想到在入门前妙瓒闲聊之语可谓醍醐灌顶:烧香拜佛应言行于心一致,并非烧了最贵的高香就可做非法之行径想着非分之念,这样指望佛祖会助佑于你吗?非也;功德的捐献也不是只用款多款少去作评判,尽自己力量行善举即可,而平日里遵规守纪维护秩序同样也算是一种功德,如果做了坏事到佛门寻求庇佑,那么佛必是眼清心明洞察一切的。可见此地施教受教更为怡人清心。

殿后半坡之上近年所造的千手观音像,非常精细美妙。宽敞的平台与石梯上,镌刻着为修缮金山寺而捐功德的善者名录。距正殿东侧80米处是藏经楼,建于道光年间。座东朝西,三合院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殿内的释迦牟尼立姿像,通体石造,躯高6米,佛像工艺精致,面容光滑慈祥,体态丰腴,神姿凝重。殿前廊沿造八边形石雕檐柱,柱面镌文,殿墙饰为飞禽走兽与花卉图案。此门楣别具异域风情,追溯为早期的沙特阿拉伯风格传入,可见当时的寺院住持已有广纳各地文化相融之开明胸襟。当我们走出此殿门,回望楹联:“到这里金山会入灵山地,看此处宝树悟出祗树天”,可感“佛地庄严”之氛围。不经意间,还发现石门上方内侧,绘有正宗的太极八卦图,可见金山寺曾是佛道同修之圣地。

斋堂前的钟声敲响了,我们随寺内僧人、居士们一同体验斋菜用膳。用膳前的吟唱婉转真切,空灵悠远,意在感恩每一粒米、每一片菜的来之不易,感恩施予者,感恩天地万物。因此,在取用斋菜时依食量盛于钵中,切不可浪费。斋菜十分可口,果腹之余,心境更是愉悦知足。

漫步禅林,歇坐于客堂,在古色古香的案桌前,听禅音缭绕,抄练经文,阅览诗书,品茗休闲。身处如此雅境,心渐渐沉静,在金山寺的梵音与钟声中得以净化与升华,内心宽旷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