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535期 >2025-06-11编印

水务企业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探索——以女工工作与职工技能提升为视角
刊发日期:2025-06-11 阅读次数: 作者:凌 玲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科技分公司  凌 玲

摘要:推动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水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水务行业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特性,聚焦基层党建与核心业务“两张皮”问题,创新性地引入女工工作关怀与职工技能提升双重视角。通过剖析党建谋划与中心工作“不同频”、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不同步”等症结,提出统筹一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制度基础三大核心对策,并结合水务实践探索将党建融入水质保障、漏损控制、客户服务、技能鉴定及女工发展等具体场景的有效路径。研究强调以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成果,构建联动考核机制,发挥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与技能创新中的先锋作用,为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提供坚强政治与组织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建;业务融合;女工工作;职工技能提升

一、引言

水务行业肩负保障供水安全、服务民生福祉的重任,其点多、线长、面广、安全责任重大的特点,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实的要求。传统党建模式易与生产运营、客户服务、技术创新等核心业务脱节,难以有效凝聚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同时,女性职工作为水务企业的重要力量(广泛分布于客服、化验、财务、管理等岗位),其独特需求与发展通道,以及全体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服务品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并有机嵌入女工关怀与技能提升视角,是水务企业强化政治引领、激活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水务企业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核心价值与突出问题

(一)核心价值: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1. 贯彻国家战略的根基:保障水质安全、提升服务效率、推进节能降耗,是落实国家水安全战略与公共服务要求的直接体现。党建深度融合能确保企业发展始终围绕核心使命。

2. 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引擎:面对艰苦岗位如管网抢修、生产调度,党建通过塑造“水润万家”服务文化、强化职业精神培育、精准关怀职工,尤其女工特殊权益保障,有效稳定队伍、激发干劲。

3.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保障:党建深度参与决策监督,能有效规范服务流程、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防控廉洁风险,如水费收缴、工程招标、物资采购、技能等级认定等,为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二)突出问题:“两张皮”现象的具体表现

1. 谋划部署“不同频”

一是脱离业务周期。党建活动安排与供水高峰期、设备大修期、技能鉴定考核期冲突,导致参与度低、效果打折。

二是忽视一线痛点。对客服热线响应时效、水质检测精准度、管网漏损控制、职工(尤其女工)技能晋升瓶颈等业务痛点缺乏深度结合与有效回应。

三是考核导向偏差。党建考核指标与客户满意度、水质综合合格率、抢修及时率、高技能人才占比、女工发展满意度等核心业务指标关联还有待加强。

2.引领推动“不同步”

一是“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还需加大力度,在简化报装流程、高效处理用户投诉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党建+技能提升”常体现在组织零散培训上。

二是先锋作用不彰显。党员先锋岗在管网探漏难点区域、应急抢险突击任务中,示范引领效应未充分发挥。

三是女工关怀缺位。对女工平衡工作家庭、职业发展受限、特殊生理期保护等需求缺乏系统性关怀举措,未能有效调动“半边天”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创新融合路径,聚焦女工关怀与技能提升双轮驱动

破解“两张皮”,关键在于构建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考核同频的一体化机制,并将女工关怀与技能提升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 统筹一体推进,在业务场景中做实党建

1. 紧扣核心业务设计载体

一是保障供水安全,组建“党员水质监测突击队”,在汛期、枯水期等敏感时段强化监测;设立“党员管网巡线责任区”,包干负责漏损率高、老化严重片区。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在客服中心、营业厅打造“党员示范岗”,公开承诺响应时限与服务标准;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攻关智能水表应用、线上服务平台优化。

三是聚焦节能降耗,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围绕水厂能耗控制、管网压力优化、智慧泵房建设等开展课题研究。

2. 精准嵌入女工关怀视角

一是办实事解难题,将建设“爱心妈咪小屋”、落实女职工“四期”保护、提供心理疏导、协调子女托管等纳入党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由书记牵头督办。

二是搭平台促发展,打造“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班组”等特色品牌;党组织联合工会定期举办女工技能竞赛、管理能力培训、风采展示活动;在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中注重向一线优秀女工及党员倾斜。

3.深度融合职工技能提升

一是先锋引领技能成长,将党员在技术比武、五小发明、带徒传艺、考取高级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表现作为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党组织牵头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党员技术领军人才担纲。

二是党建赋能培训鉴定,在培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模块;推动党员骨干参与技能评价标准修订、题库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党员带头承诺并监督保障技能认定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企业公信力与职工权益。将党建活动与岗位练兵、技术交流相结合。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一是精准识别痛点,党组织书记带头,深入水厂、泵站、客服前台、管网抢修现场、培训场所开展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跟班作业等形式,精准定位影响供水保障、服务提升、技能发展的堵点难点,建立“融合问题清单”。

二是实效倒逼融合,将水质提升幅度、漏损率下降百分点、用户投诉下降率、高技能人才增长率、女工满意度提升值等硬指标,作为衡量党建融合成效的“金标准”。定期开展融合效果评估,以业务短板反思党建弱项。

(三) 夯实制度基础,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1. 健全融合决策机制

明确党组织在参与涉及重大供水工程、安全技改投资、关键服务标准制定、技能评价体系改革、女职工权益保护政策等事项决策中的前置程序和权责清单。

2.创新联动考核体

一是党建考核重业务关联,大幅提高党建考核中业务相关指标的权重(建议不低于40%),包括:党员领衔解决业务难题的数量与等级、在技能竞赛、、推动女工发展的具体项目及成效、联系服务用户职工的满意度评价等。

二是业务考核纳党建元素,在业务部门及负责人考核中,增设“支持保障党建活动情况”“党员作用发挥评价”“落实党建融入业务举措”等指标。

三是实施“双纳入”述职评议,党支部书记述职必须包含推动业务发展、服务职工、促进技能提升的实绩;业务负责人述职需体现支持党建、发挥党员作用的成效。

3.建立常态沟通协调机制

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党建部门与生产、技术、客服、人力资源、工会等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判形势、策划活动、分解任务、解决融合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四、强化保障,发挥政工优势与先锋力量

(一)深化理论武装与实践结合

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学习行业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深度融合,引导党员职工,特别是技术骨干、女工代表立足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服务温度、钻研专业技能的实际行动。

(二)打造复合型政工队伍

选拔懂党建、精业务、善沟通的干部充实基层政工岗位。加强对政工干部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人才政策、现代培训方法、沟通艺术等培训。开发《供水服务中的党性修养》《新时代水务工匠精神》《女职工权益保护实务》等特色融合课程。

(三)筑牢廉洁防线护航发展

结合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许可审批、技能考评等关键廉洁风险点,强化警示教育,完善内控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尤其保障技能评价的公正性,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四)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应急抢险、技术攻坚、服务升级等业务一线,亮明党员身份,勇挑重担。在技能提升中,党员争做学习标兵、技术能手、传艺导师。在关怀女工中,党员领导干部和女性党员主动倾听、积极代言、全力支持,成为女工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大力宣传表彰在业务创新、技能精进、服务用户、关爱女工中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典型。

五、结语

推动水务企业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非一时之功,需持续探索、久久为功。以女工群体的精准关怀和职工技能的系统提升为重要抓手和独特视角,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精准转化为保障供水安全、优化客户服务、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人才成长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统筹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制度根基,特别是构建以业务实效为核心的融合考核评价体系,方能有效破解“两张皮”顽疾,实现“党建强”引领“业务精”、“人心聚”促进“企业兴”的良性循环,让党的旗帜在城市供水保障的最前沿高高飘扬,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水需求贡献坚实的水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