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539期 >2025-06-25编印

一路上有你
——写在《中国城镇水务》创刊40周年之际
刊发日期:2025-06-25 阅读次数: 作者:任振兵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  任振兵

今年是《中国城镇水务》创刊40周年,可喜可贺!作为一直关注《中国城镇水务》的忠实读者、作者,与《中国城镇水务》从相识、到相交、至相知,已25年有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一路上的茁壮成长,一路上的搀扶温情,犹如一幕幕加长版蒙太奇电影,点点滴滴的琐忆,在我脑海中不断地交织、念想与徜徉……

相识,“缘”来你就在这里

1998年底,大学毕业的我,进入到长沙市第四水厂(现为长沙制水有限公司银盆岭水厂),在水厂送水车间从事机电值班工作,跟着当时经验丰富的彭香武班长做学徒。当时3人一个小班,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视检查设备运行工况,给设备加油加料、维护保养之类。闲下之余,车间茶几上摆着的几份报纸深深吸引住了我:郭建新老师主编的公司报《长沙供水》、湖南省行业主办的《湖南供水节水报》及《中国供水节水报》(编者注:2023年更名为《中国城镇水务》)……逐字逐句、一遍一遍,反复品味,爱不释手。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有了想“爬格子”的冲动,索性心一横、眼一闭,在报纸刊头上找到投稿邮箱,在信封上工工整整的写下“某某老师亲启”,飞快跑到邮局,小小的信件丢进那绿色邮箱,如释重负。就这样,小小的信件承载着一个年轻供水人淡淡的惶恐、浓浓的喜悦、满心的期望,开启了从长沙到重庆,千里之外的相约。在《中国供水节水》报老师的指导下,第一篇“豆腐块”《“香侠”小记》终于见报了!

相交,风雨兼程共成长

2000年下半年,我工作调动到四水厂取水车间(长沙市橘子洲尾),当了个是“班长”的官,一呆就是近8年时间。那时橘子洲条件艰苦,和如今不可同日而语:流动人口复杂,交通极为不便,条件异常艰苦,特别是涨水季节,一到36米的警戒水位,泵房的值班小院就会被洪水淹没,有时一年会被洪水光顾好几次,遇到更大些的洪峰过境,取水车间外就会被洪水包围,宛如江心一叶扁舟。而我更大的工作压力在于运行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及时恢复,所以24小时吃睡就在车间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确保取水不能停。尽管如此,依然不能阻止我写作劲头和“野心”,我心里只有一个执念,正因为条件艰苦,更要把我们供水人工作状态、精神面貌等更好地记录下来、真实地推广出去。于是,找当时办公室主任领了几大摞有方格的文稿纸,在深夜,一笔一划,点点滴滴向《中国供水节水》报、向编辑老师倾述着一名长沙供水人的酸甜苦辣……那时受条件限制,投稿还只能以信件方式。与编辑老师相识这么多年,也还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还未曾谋面。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自己也不断成长,从2000年至今,在《党课参考》《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中国城镇水务》及其他行业报上共发表文章近300余篇,荣幸蝉联三届《中国城镇水务》“优秀通讯员”。

相知,砥砺奋进新征程

《中国城镇水务》给全国水务人提供了好的平台,编辑部老师不遗余力地提供写作、宣传指导,全国水务宣传力量也得以加强,通讯员队伍也不断壮大。彼此的相互扶持、共同成就,推进全国水务行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实现双向奔赴的辉煌梦想。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的文字能力也不断得以提升,从原来从事生产技术的水厂车间主任,成长为水厂办公室主任,现为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副主任政工师。

《中国城镇水务》也正以昂扬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坚定的步伐,在新时代征程中砥砺向前,蜕变成蝶。

《中国城镇水务》在栏目编排、选题设计、内容把关上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始终将党建引领与行业中心任务有机结合、科学融合。以讲道理、讲故事、讲传承的方式精准传播着全国各兄弟单位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动态、新局面,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接受思想淬炼、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自觉的重要阵地。

《中国城镇水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全新形式讲好水务好故事、传递水务好声音、展现水务新风采。她把凝聚全国水务宣传力量作为工作导向,在内容上兼顾行业和读者的需求,精心设计丰富栏目、重点内容等;同时,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通过网站数字报和公众号栏目,让读者能随时随地阅读,感觉报纸就在身边。更名后的报纸对版面进行了优化,内容更具参考、借鉴性。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我都能深切感受到编辑部老师对这份报纸的良苦用心。

40载栉风沐雨,40载春华秋实。经过不懈探索,《中国城镇水务》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份全国水务行业受人青睐、不可或缺的报纸,为宣传全国水务行业“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提供了更高、更好、更广的平台。

我相信,《中国城镇水务》一定会越办越好,更好地成为讲好新时代水务故事、传播新时代水务好声音的重要载体,更好地成为全国水务人滋养心灵、领悟思想、提高能力的重要“加油站”,为推进新时代水务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