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莫文彬
水,生命之源,滋养万物而默默流淌。在广西桂林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如同清澈的水流,无声地滋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生产一线的明星员工们,以“水”之品质,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用汗水与智慧守护着城市的“血脉”。
坚守平凡 书写供水传奇
在桂林供水生产一线,郑宁同志是一个传奇人物。身为住建部劳模和制水班长,他18 岁便投身于供水生产一线,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净水岗位坚守了33 年。
郑宁同志是净水岗位的有心人。在大多数人看来,供水生产一线的值守没有太多“高科技”、“高难度”,然而数十台机器设备,涉及电气、自动化、机械、化学、计算等多门学科。每一次不同常规的原水水质都是千变万化的,要在长期的日常工作中积淀大量经验,才能灵活掌握消毒药物的投加规律、技巧和控制。为了解设备的“脾性”,每一次的水质突发情况,他都会总结经验和要点并记录下来;每一次设备故障,他都把其当作学习机会,探个究竟……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他和各类设备成了“朋友”,应对漓江涨水的浊度飙升及枯水期水质复杂多变,他都胸有成竹、沉着应对,正确处置。“有他在,我们就吃了定心丸。”身边同事经常如是说。
▲住建部劳模——郑宁正在与徒弟切磋净水技艺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始终坚吃苦在前,脏活累活抢着干。现有制水工艺中,每年的沉淀池清洗,最费体力最磨炼人勇气和毅力的一项劳动,可每一年的清洗队伍里总有他的身影。清洗工作即使是盛夏,下到几米深的池底还是需要浓浓姜糖水御寒,有的地方甚至是齐脖子的淤泥水,一次地清淤劳动往往要在这样的淤泥里浸泡上7、8个小时,干完后周身都会过敏起疹子好几天。但每年清洗池子,第一个抱着高压水枪跳入淤泥池的一定就是郑宁。淤泥池几乎与他一般高,由于淤泥很滑,而高压水枪压力又大,一个不稳,就会滑倒在淤泥池里,可他全然不顾这些,还时不时潜到淤泥里去进行清洗,年轻人心疼他,说:“师傅,今年我们下就好了。”他总是说:“不下去带着你们,我不放心……”
他有“拼命三郎”的狠劲。一次,郑宁因劳累过度,身患疾病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医生叮嘱他不能劳累、要多休息。然而,这时恰逢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体荣誉感让他怎么也闲不住,再三主动要求参加公司氯气泄氯抢险演练。领导拗不过,只好同意他参加训练,并反复强调要他降低训练强度。可一到了训练场,他那拼命三郎的劲头,压根忘了自己有病在身,带领队员在烈日下一次次重复演练,规范操作。每天近二十次的全封闭防护服穿戴,挥汗如雨,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终,他带领的参赛队伍获得了公司团体冠军。在广西水协净水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带领的三人小组作为仅有的一线工人团队,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揽个人前三、团体第一的大满贯佳绩。
巾帼风采 绽放供水芳华
黄丽萍同志是桂林市自来水公司琴潭加压站运行班组的班组长。23 年来,她一直扎根在供水生产一线,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成为了公司里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黄丽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反复琢磨,她练就了精准掌握水处理加氯投矾比例和清楚辨别机组声音是否正常的两个“独门绝技”。这两项绝技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身怀绝技的黄丽萍却毫不吝啬,她经常与身边的同事探讨、分享自己的技术经验。她带着大家走进现场,亲自示范,验证核实每一个技术细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共同进步。
在日常工作中,黄丽萍特别注重培养新人。她深知,供水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接力。通过“师带徒”活动,她带出了许多能独当一面的班长以及部门的技术骨干。她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徒弟。她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她教导徒弟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抓好班组职工队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安全竞赛等活动,组织大家频繁进行技能比拼,帮助她们提高业务水平。在她的带领下,琴潭班组连续多年荣获公司“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先进班组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琴潭班组的肯定,更是对黄丽萍的高度赞扬。
▲广西最美给排水人——黄丽萍正在给机组做日常维护
黄丽萍有一股服输的劲头,通过认真琢磨、反复练习,她在公司的防护服穿戴竞赛中,以惊人的 36 秒成绩成为记录保持者。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她的专业素养和敏捷身手,更体现了她一贯来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她先后荣获桂林市五一劳动奖章、桂林市五一巾帼标兵、广西最美给排水工人、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坚守平凡 守护城市“血脉”
在城市的运转中,供水如同城市的“血脉”,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而众多的供水一线班组,正是这“血脉”的忠诚守护者,从疫情期间的坚守,到重大活动的保障,再到洪水面前的无畏,供水班组始终用汗水和努力,守护着城市“血脉”的畅通。
▲供水工人正在夜间施工,保障供水
客服抢修班组,犹如城市血脉的守护者。他们全天二十四小时待命,时刻准备奔赴抢修一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他们更是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为全力保障医院、隔离点等重点单位的供水稳定,客服班组的工作人员积极作为,不断加强与这些单位的沟通联系。他们主动询问用水需求,认真倾听每一个反馈,一旦发现问题,无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逆行”穿梭在疫情的“风暴眼”中,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及时解决用水疑难,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在国家领导人视察桂林期间,相关供水班组全力以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从水源地到水厂,再到供水管网,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他们连续一周吃住在保障一线,确保了视察期间供水万无一失。
2024年6月,洪水来势汹汹,给桂林的供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供水管网被冲毁、水厂被淹没……面对洪水的威胁,广大供水一线员工没有丝毫。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奔赴各个受灾地点。为了确保水厂的安全,他们连续奋战,加固堤坝、封堵漏洞,防止洪水涌入泵房;为了不断供,他们艰难在洪水中前行,奋力抢修被冲毁的供水管网;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跳入齐腰深的水中,尽力排空泵房积水……最困难的,是原水的处理。由于洪水来势前所未有,原水浊度短时间内从200NTU涨到7450NTU,上涨速度、高浊度持续时间前所未见。没有预警、没有时间差,给水厂的水处理带来了空前考验。汛情就是命令!供水各岗位人员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化验室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原水浊度。运行岗位每间隔15分钟监测一次原水浊度,有经验的师傅在沙池现场,取每个点的样品不停的做混凝搅拌实验,给药剂投加提供科学依据;四个水厂则在公司的调度下,互相沟通、数据共享、及时联动……最终确保水处理趋于正常,守住了安全供水红线。据不完全统计,在桂林整个抗洪期间,公司共计投入防汛抢险力量1743人次,车辆176台次,救援设备水车及抽水设备78台,为桂林抗洪工作贡献了力量。
▲2024年6月,桂林抗洪期间,抢修班组正在紧急吊装机
水润无声,群星闪耀。郑宁、黄丽萍和许许多多的供水集体,以“水”之品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建设美丽和谐桂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