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 林
军营的岁月,总被一种声音所贯穿——那是嘹亮的军号。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精准地串联起每一个晨昏与日夜,将我的青春与蜕变紧密编织在这片绿色的方阵之中。
入伍第二年,一纸调令将我带到政治处,担任放映员。接过命令的那一刻,兴奋与忐忑在心头交织。兴奋的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即将展开;忐忑的是,这看似简单的按钮之间,承载着号令全营的重责,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周的学习后,我的“号手”生涯正式启幕。当第一缕熹微尚未完全驱散夜色,我便准时打开电源,放下唱针。激越的起床号瞬间刺破黎明前的寂静,瞬间唤醒了沉睡中的军营。紧接着,出操号踏着节奏响起,战士们步伐铿锵,迎着初升的朝阳,将身影融入一天的紧张与充实。早饭号、训练号、午饭号、休息号……这些不同韵律的号角,是军营无声的指挥家,严谨地调度着每一寸光阴。偶尔接到紧急集合号的任务,只需片刻,整个营区便绷紧神经,战士们迅捷如风,集结待命,无声地诠释着军人的本色。
然而,号音的轨迹并非总是平稳。一次播放吃饭号时,意外陡生——设备的唱针鬼使神差地滑向了紧急集合号的位置!霎时间,方才还弥漫着饭香的安宁被骤然打破,整个营区如同滚油入水,瞬间沸腾。脚步声、口令声、装备碰撞声汇成一片,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全副武装,冲向集合点。当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质问声传来,羞愧与自责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心头。这次失误让我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也在我心底刻下深深的烙印:指尖下的每一次按动,都牵动着全营的脉搏。从此,每一次操作前,我的目光都如同焊在唱片上,再未让错误的号音响彻营区。
除了号音,周五夜晚的银幕光影,是我职责的另一半天地。放映机沙沙转动,投射出的多是《董存瑞》《英雄儿女》这些浸润着革命烽火的经典。每当夜色四合,战士们整齐列坐操场,目光聚焦在那一方闪亮的幕布上。银幕上,先辈们为信仰赴汤蹈火的壮举,总能在寂静的操场上激起无声的波澜。那些坚毅的面孔、无畏的冲锋,不仅点亮了枯燥的业余时光,更在无声处将红色的血脉悄然注入年轻的心房,淬炼着忠诚与担当。
有时,我会跟随宣传队,将光影带向驻训点和偏僻的乡村。在风沙弥漫的驻训场,当熟悉的故事在临时支起的幕布上流动,战士们疲惫的脸上会浮现一丝慰藉,紧绷的神经在光影中得到片刻松弛。在乡村的打谷场,乡亲们早早搬着各式板凳围拢过来,孩子们嬉闹着,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电影开映,孩童的欢笑、老者的叹息、光影的明暗交织,那一刻,我触摸到了这份工作的重量——它不仅是视听的享受,更是军民之间温暖的情谊纽带,是星火般传递信念与力量的方舟。
军号嘹亮,声声入耳,回荡着秩序与使命;光影流转,幕幕入心,铭刻着信仰与温情。放映员的日子,让我得以在号角的节奏与银幕的光影中,细细体味军营的呼吸,也悄然完成了自我的蜕变。那些激昂的号角,那些鲜活的画面,早已融入生命的年轮,成为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印记。纵然岁月流逝,离开军营多年,每当思绪回溯,那嘹亮的号声依然会在耳畔清晰响起,如同不熄的灯塔,映照前路,提醒我根植于斯的热血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