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科技智慧总第3543期 >2025-07-09编印

水务机器人“上岗” AI为绿水青山赋能
刊发日期:2025-07-09 阅读次数: 作者:央广网

近日,北京市开展智慧水务机器人典型应用推广活动,全域感知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清洁船等多款“黑科技”集中亮相,其中部分产品已经在国内多条河湖开展试点。

现场,正在执行任务的轮式巡检水务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四轮驱动、头顶一对白色“眼睛”,小小车身却有大能量,它能够轻松越过障碍物,灵活避让路面塌陷、洞穴或坑洼等复杂路况。轮式巡检水务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孙长奇介绍,这款机器人集多种先进传感器于一身,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实现仪表读取、作业合规识别、设备超温预警、异常声音分析、火焰及烟雾检测等多种功能。

目前,轮式巡检水务机器人已在污水处理厂、配电室等多个场景投用。孙长奇进一步介绍,这款机器人支持自动巡航和远程遥控等多种操作模式,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完成监测区域内的巡检和监测任务,实现区域全覆盖巡视。“机器人的AI算法是我们的核心产品,通过采集的样本、需求去做一些定制开发,比如河边有异常人员闯入或者落水、有起火或者扔烟头等情况,这些都可以去检测、去报警。”他说。

从岸边到水面,人工智能对水务的赋能无处不在。行驶在湖中的鲸灵无人清洁船在“感知”到远处漂浮的矿泉水瓶后,立即自动行驶到附近水域,张开延伸臂,迅速将瓶子收入囊中——这是一款国内首创的水面多功能垃圾自主清洁打捞机器人,主要用于水面垃圾自主清理、智能巡检、水质监测等。水面清洁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贾雅楠介绍,这款机器人在1.2m/s的经济航速下续航时间为6-8小时,能360度感知水域环境,有效解决水面垃圾清洁难题,目前在60多座城市均有应用。

贾雅楠表示:“它日常维护的水域面积为50-100亩,垃圾筐容量50公斤。整船搭载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一些融合感知设备,可以做到自主运行、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主要用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域,清洁的同时也能做水面智能巡检,如果搭载智能喇叭,就可以识别到岸边的人并进行警告驱离,也可以搭载水质监测器做水下的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方面,机器人一样“术业有专攻”。水质采样机器人——115型巡视监测智能船技术负责人赵佳德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以体积便携、手机灵巧控制、视频数据云端呈现为特点,可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常规或应急水体现场视频监测巡视、污染溯源定位、水位监测、环境数据采集和远程数据处理及展示。

赵佳德介绍:“它搭载水质传感器组时,能够实时获得当前点位的水质数据,比如水质五参数、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搭载取水器时,它可以取7瓶500毫升的水样,用于更精确地送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化验检测。它通过卫星定位以及航点编辑航线,全自动完成整个任务,还可以在每个航点处编辑具体的取水任务或者检测数据。我们还有一个数字化的水务平台,可以在网络上查看船的历史数据,包括行驶过的水质参数以及取样的点位、时间,做到所有的数据都可溯源。”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