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行业纵横总第3545期 >2025-07-16编印

抢修攻坚27小时,“汗”卫供水生命线
刊发日期:2025-07-16 阅读次数: 作者:周 冰

【热浪中的“地道战”】

6月26日14时,地表温度突破50℃的武阳路温泉路口,DN500供水主管道漏水,抢修警报刺破灼热的空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工作人员破开地面后,发现地下蛛网般交错的国防光缆、通讯线路让现代化机械“无用武之地”,这次抢修注定成为人力与时间的“肉搏战”。镐头、铁锹、甚至徒手清理,每一寸下挖都如同考古发掘,在热浪蒸腾的基坑里“毫米级”掘进。

【15小时的“人体传送带”】

要争取在天亮交通高峰之前完成抢修工作。人累了,抢修工作不能停。3组抢修队员在宽不足2米的作业坑里与时间展开接力比赛。当27日5时晨光初现,结满盐霜的工服见证了这个不眠夜——他们用指甲缝里的泥垢、安全帽里倒出的汗水,重新接上了城市"动脉"。

【12小时的“管道外科手术”】

仅24小时后,同一支抢修队伍再次冲向武阳路商城段。这次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更为凶险的“大动脉置换术”。

凌晨5点,伴随着一声闷响,武阳路商城段DN500的供水主干管突发爆管。高压水流瞬间掀翻人行道砖石,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泥沙涌向道路,整片街区很快陷入“瘫痪”。抢修指割令就是战斗号角,队员们睁开惺忪睡眼,带着设备火速集结现场。

切割的火花、电镐的震动、吊车的轰鸣在高温中交织,嘶哑的指令、金属的碰撞、飞溅的泥水在烈日下沸腾。

当6月28日17时最后一颗螺栓紧固完毕,精疲力竭的队员们瘫坐在行道树旁,手中的半瓶矿泉水已煲成温水。72小时内,这支铁军接连完成了从“血管缝合”到“器官移植”的生死时速。

【时间的闭环,服务的循环】

27日凌晨5时的收工哨音还未散尽,28日清晨5时的开工号角已然响起——时间在抢修队员的作业表上画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座城市昼夜不息的供水管网,总有人“在线”守护,“执戟而立”。那些晒得泛红的脖颈、沾满泥浆的工装、浸透汗水的反光背心,都在无声地诉说:所谓车水马龙、岁月静好,应是有人“逆流而上”。

2-边  武义.jpg

(周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