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城市水务集团 吴炜琪
这世界我们可以和很多事物结缘,遇到的人、看过的书、一场音乐会、有时还是一份报纸,几十年如一日在纸墨的香韵里遇见更好的自己和善意的他人。
初识《中国城镇水务》的前身《中国供水节水》是在一个江南小城的供水小站里。那年的我20岁,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重复制水流程,观测各种仪器仪表。日为朝,月为暮,朝朝暮暮的过了一年。但现在回想起来,人生的每段经历都值得珍惜,即便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也能自我滋养与提升,简单的事情重复干,一份报纸反复读,久而久之也能心生慧根有所积累。
如果岁月可回首,或许我会利用那段平静的时光读更多的书,给从陌生到熟悉的《中国城镇水务》投更多的稿,一切都重在参与,参与便是人生的一场场历练与修行。只可惜生命中所有的认知都需要付出在光阴里成长的代价。
我的师傅是个喜欢读书看报的老牌高中生,那时的工作台上除了一些精密仪器,工作间隙可阅读的就一两份报纸,其中一份就是那时还叫《中国供水节水》的报纸。我记得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一般书少的时候都会阅读得很认真。那时我们工作间隙读报的热情很高,一份《中国供水节水》报几个班组轮流看,师傅读了徒弟读,班组之间轮流读。作为全国性的行业报纸,该报集中反映了行业的各种动态、先进的生产工艺、可借鉴的管理经验等,就好比一桌佳肴口味俱全,满足不同水司各层面的需求。我的师傅是个细心的读报人,经常将好的行业动态剪下来,做成剪报翻阅。那时我的师傅精神生活厚度的积累就来自于集体订阅的一两份报纸,《中国供水节水》一读就是十年、二十年,贯穿师傅职业生涯的全部时光。不久后我离开了小站,每每下基层检查工作,见到我的师傅,他总会笑着说:“前几天又在水报上看到你文章了。”还是那份平凡的工作,还是那样一个初心不变的读报人,漫长的岁月、平凡的岗位和一份水报相伴宁静中的美好。
有时候命中注定和一件事物结缘,也是需要走过一段热烈而执着的人生路后才能发生交集和碰撞,回想我师傅这辈子可能就是读读《中国供水节水》,读得专注而认真,但到我时,似乎与《中国供水节水》的情缘又更进了一步。多年的阅读积累,让我在工作之后的某天,忽然拥有了书写的热情,从阅读到书写文字,就像水流汇积一处需要澎湃一下。也是在小站工作的那段时间,与水报日久深情,便尝试着写了一篇《青春小站》并进行了人生第一次投稿,确没曾想一投即中,自此在这山水环绕的美丽小城里,我以书写的方式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全国行业报结下了深深的纸墨情缘。我是它的忠实读者,它为热爱文学的我开辟了一片心灵园地,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点滴成长。我的文学情愫在如今《中国城镇水务》政工文艺版面不断滋长,我常常手持报纸在供水同行如水般清润的文字和丰盈的思想中,品味文学营造的意境美,也在编辑老师对文章不断的精修中成就自己文字的精致感。
每每有幸为水报的“政工文艺版”撰稿时,心中常常会先升起一幅下笔前的画面感,我把这理解为一个栏目在我心中激发的美感,它时而是一个画面,时而是一份愉悦的心情,时而也是多情的暇思。记得在写烟雨入江南时,我在江南纷飞的细雨中慢慢体会观察了好几天,就像一位画师在凭栏远眺细描轻绘,用心揣摩一幅江南烟雨图的意境和它要表达的思想深度,最终从强烈的画面和氛围感中勾勒出一篇自己较满意的文字稿投给水报。当编辑老师对我的文章进行细致的点评和肯定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不尽感叹美本身是会在不同的内心产生共情的,文字也不例外。
作为一份服务全国水务行业的报纸,《中国城镇水务》报是我们水务人的精神阵地,也是全体水务人情怀的收集传递者。在我们努力工作为水务行业添砖加瓦时,也能笔下生花,将心中的诗与远方、纷繁的情怀付诸笔端,以文字的形式在《中国城镇水务》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这世间事业的薪火传递皆为情深意更浓,办报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不悔,读报人一代代在纸墨的世界里饱饮文字气自华,快意人生慢品烟火,这份人间的书写与传递将成为水务行业的一座灯塔照亮前路。
纸墨香韵意正浓,匠心别具话初心。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晨如约而至,走进办公室推窗而立,人间烟火气伴着朝阳铺展开来,清风中安坐片刻,随手翻阅保安大叔送来还泛着墨香的《中国城镇水务》,看看行业纵横、翻翻科技智慧、品读副刊版面的政工文艺,在文字的世界里开启崭新的一天。未来,让我们一起携手在这片缘份天空下,继续续写与《中国城镇水务》的未了情缘;在这份真心的陪伴下,我们的事业也将越来越兴旺发达,开出世间最耀眼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