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漫
在福建省福州市城区交通要道西二环沿线,一段全长超110米的新型复合管材正悄悄“守”在地下,与“同伴”一起,护好城区的排水安全;洋里污水处理厂内,一束束膜丝在技术人员的巧手中焕发新生,做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加法”;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融创实践中心里,澎湃的蓝色动能,正在党旗下熠熠生辉……
这些陪伴在市民身边“润物无声”的寻常瞬间里,处处都有“滴水映初心 聚链惠民生”的响亮宣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组织兴链”行动部署及福州市委全面深化新时代“堡垒工程”工作要求,在福州市国资委党委统筹指导下,作为市属水务产业“排头兵”,向着推动福州水循环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市国资委“党旗扬·国企强”党建品牌,依托产业链党建品牌,构建起“1355”工作机制,以党建“组织力”激活产业“生产力”,让党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让初心在水循环经济中激荡闪烁。
党旗辉映聚合力
党旗所指,即是产业所向。6月5日,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品牌正式发布,由此,“水”和“链”在这里攥指成拳,从细微处践行着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走进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融创实践中心,从东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从科研院所到施工一线,一个个“链”上企业党组织,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党员好似“链”上的“红色细胞”。在宁夏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项目现场,在台风暴雨排水防涝前线,在龙舟主题公园讲述的“前世今生”里,胸前的党徽,始终闪耀在攻坚最前沿。
“‘1355’工作机制中的‘1’,就是建强‘1’个平台。我们以集团党委为核心,以‘滴水映初心 聚链惠民生’党建品牌为轴心,搭建产业链党建平台。目前,凝聚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伙伴202家,联动党组织133个,覆盖党员6519名,实现链上企业党员100%全覆盖。”福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立足产业链发展实际,5个功能型党支部也被一一“链”起,搭建起“集团党委—党建指导员—功能型党支部—链上单位党组织”四级联动组织架构。“一产业一链条、一链条一支部”的矩阵里,通过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精准化清单管理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产业链研发、生产、维护等各环节,实现党组织对产业链发展的全方位引领。
“党员跨企业‘双报到’制度,也是我们产业链党建工作的亮点所在,让党员先锋作用在‘链’上充分发挥。”该负责人说,目前,集团已整合产业链党建阵地34个,累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45场次,为产业链高效运转注入汩汩红色动能。
三擎驱动赋新能
如何让产业链党建平台的聚合功能充分激活?要怎样推动链上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面对产业链融创赋能的新需求,福州水务集团激发“3”大功能,在创新、人才、资金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把向上的党建势能转化为向前的发展动能。
科技活水润泽产业沃土。聚焦智力及创新成果高效转化,“链”上企业强强联合,通过统筹科研需求、共享实验设备、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加速技术迭代升级,推动创新链效能裂变。一个个与同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陆续“开花结果”,获评省市级科技进步将奖12项,累计转化技术成果17项。
人才奔涌激活一池春水。在福州水务集团,一个个人才孵化加速器里,构建起“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打破人才发展壁垒,为产业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在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定向开设的供水方向专业硕士班里,“链上英才”培育库持续充实;“产业人才共享池”里,链上企业技术骨干交叉挂职、经验互鉴。目前,“链”上已集结了4名院士、23名博士、108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265名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之林。依托“链”上的产业融资助推器,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专项债及超长期国债等与水务产业适配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陆续上线,破解产业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聚资金链汇集融变。
“精准滴灌”助远航
活力迸发的产业链上,高阶战略服务专委、银企互通服务专委、数字赋能服务专委、法务风控服务专委与人才培育服务专委“5”大服务专委也靶向发力,以“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用心用情破解“链”上成员单位的烦心事、挂心事,跑出发展加速度。
智能问数、智能客服、百问百答、厂站巡检……7月10日,人工智能赋能供水运营管理技术研讨会上,一家家“链”上企业畅所欲言,共绘数字水务的崭新蓝图。
“这可是我们数字赋能服务专委的‘独家本领’。”该负责人介绍,作为产业链科技创新的“孵化港湾”与“加速平台”,专委们发挥各自优势,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助力。目前,福州水务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表远程抄表系统”已推广至全市多个居民小区,实现用水数据实时采集、在线缴费等功能,惠及用户超73万户。
除了做好创新“加法”,在提升水循环经济产业链法治水平上,法务风控服务专委也携手前行,为产业链发展举起“法律盾牌”,当好“风险防控卫士”。近日,一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出具的《成果采纳证明》,就是这支“法务军团”的亮眼成果。该成果为城乡建设管理类立法工作注入了专业智慧与实践经验,也成为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合规化发展的有力后盾。
“五链”协同绘“福景”
面对水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新目标,在党建“红线”的牵引下,供水、排水、环保、文旅、数字等“5”条产业支链协同发力,如蛟龙腾跃,交织成水循环经济的壮阔图景。
在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城门水厂、飞凤山水厂,两代先进的水下刮泥机正在沉淀池底部辛勤“劳作”,让排泥效率显著提升。
“这可都是我们的‘智慧结晶’!”上海冠龙阀门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产业链党建为纽带,公司作为合作企业,与自来水公司共建技术攻关小组、共享创新资源。从全国首台单轨式水下刮泥机,到国内第一台采用不翻板设计的刮泥机,打造行业产研融合的新典范。
一面党旗凝聚三方智慧,一条管道联通产学研力量。排水产业链上,“同心排涝·管通榕城”的实践正迸发无限新意。
聚焦提升管材防腐性能的课题,集团所属排水公司技术团队、福建理工大学陈礼洪教授团队及诺达建材三方展开智慧碰撞,首批“排水智造”产品落地试验。在西二环沿线,一根根裹着明黄色“防护服”的混凝土管已“安家落户”,用“材料—结构—工艺”的三重防护体系,为污水排放牵起新路。
“强链赋能·馥绿生态”环保产业链上,集团所属海环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在“膜修复再生与延寿”项目上“闯关夺隘”,让报废膜实现“重生”。相比更换新膜,每10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规模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看,“链通活水·匠心润城”供水产业链上,一场场全国性会议“星光”熠熠,一次次携手“破题”坚定有力;“福舟悠游·金汤脉动”文旅产业链上,龙舟劈波斩浪,温泉暖意融融;“智绘共联·城建同链”数字产业链上,闽宁协作、地地合作、校企携手正开花结果……
一滴水,折射为民初心;一条链,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以‘滴水映初心·聚链惠民生’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品牌为引领,将惠民生镌刻为产业发展的永恒坐标,串珠成链、握指成拳,为建设更具魅力的滨海城市、山水城市贡献水务力量,让幸福之水浸润榕城千家万户!”福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