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化精细化管理的浪潮中,教育科技分公司以党建为舵、以精细为桨,紧扣集团“安全、高效、规范”管理要求,将“爱厂如家·新风水环”理念融入血脉,通过三个月的专项攻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精细化管理答卷。
党建领航:凝聚全员攻坚合力
“4月15日水环集团视频会议结束后,公司当天就召开了部署会,把集团要求转化为‘作战图’。”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介绍道。作为集团“水环先锋”党建工程的践行者,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支部委员牵头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精细化管理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全面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专项工作开展,推动精细化管理从“问题导向”升级为“体系驱动”。构建起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共治共享”的攻坚体系。
截至7月底,19场专题会议覆盖近200人次,从领导班子到一线职工,形成了“月初部署、月中推进、月末研判、动态调整”的闭环机制。在党支部组织的全员大讨论中,58条金点子汇聚成5大类改进方案。其中“设置党员责任区”“建立网格化管理清单”等举措,正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靶向施策:织密精细管理网络
“以前绿化带杂草没人管,现在每个区域都挂有‘责任牌’。”分公司职工的感受道出了管理变革的关键。针对集团在其他单位“四不两直”检查中暴露的“责任模糊”问题,分公司创新推出了“三维网格化”管理模式:按业务分为制度体系、企业文化、安全管理等五大板块;按区域划分为经营区域、非经营区域、特殊区域三大片区;按职责明确后勤保障、安全排查、设备设施三类归口。彻底终结了“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乱象。
在安全管理领域,公司严格落实集团“双重防控”机制,每月月末安全大检查、每周部门自查、每日重点部位巡查的“三级防线”,累计排查隐患14项,已完成整改12项,整改率85.71%,对尚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加强了防护和监测。室外消火栓功能检测、配电室专项检查等举措,让“安全红线”更加牢固;在环境整治中,2300余平米的室外区域改造根治了斜屋顶瓦片滑落、沥青路面开裂等“顽疾”;1900余平米的室内焕新项目让教室、走廊、楼梯间面貌一新;食堂1000余件新餐具的投入使用,更是将集团“环境干净整洁”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文化铸魂: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走进分公司,320余个更新的集团双LOGO标识醒目规范,50条精选文化标语点缀教学、办公区域,“爱司如家”的理念扑面而来。这是分公司践行集团VI视觉识别系统的具体行动,更是文化赋能的生动注脚。
“从职工建议中诞生的摩托车停车位、失物招领点,让大家感受到了管理的温度。”据分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58条建议中23条已落地见效。这种“共治共享”的氛围,正是集团“星级场站创建”中“全员争光”要求的鲜活体现。如今,无论是绿化带定期修剪的“精细”,还是标牌实时更新的“规范”,都彰显着从“要我管理”到“我要管理”的思想转变。
砥砺前行:迈向常态长效新阶
“精细化管理永远在路上”分公司经理表示,下一步将对照集团《现场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把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计划完善“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将整改成效与绩效挂钩;深化“党建+精细管理”品牌,年终评选2个“精细化管理党员先锋模范”;对标集团星级场站标准,推动管理从“问题导向”向“体系驱动”升级。
从杂草丛生到绿草如茵,从责任模糊到权责清晰,教育科技分公司的蜕变,正是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精细化管理向纵深推进的缩影。随着“爱厂如家·新风水环”三年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更多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必将为建设一流现代化环境产业集团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杨 馨 实习生:谭孟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