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广袤的田野与城区之间,一股股清流正通过364公里的供水管网,流入千家万户。这背后,是宁阳县华龙水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以党建为“绣花针”,穿起供水服务“千条线”的生动实践。从山区引水到企业速办,从特殊群体帮扶到民情即时响应,一幅“水润万家、情系民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坚持党建引领,“迈开腿”深入农村,让优势资源“聚”起来
为不断提升农村百姓的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2024年4月,公司党支部扛牢责任、勇挑重担,秉承“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理念,将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公司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支部成员为副组长的“红色包保攻坚队”,让党旗在农村广袤田野、山区丘陵、街头巷尾高高飘扬。
葛石镇地质结构复杂,60%-70%为岩石层,其余为风化岩和土层。面对“引水上山”的艰巨任务,党支部包保成员将工地视为流动办公室,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盯靠现场。党员先锋队带着勘测仪器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管线。为确定高位水箱的最佳位置,队员们常常一天要翻越三四个山头,衣服被荆棘划破、鞋子被泥水浸透都成了家常便饭。经过15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汩汩清泉终于流入山区百姓家中,这彻底解决了限时供水、水压不足的困境。葛石镇黄家峪村80岁的刘大娘拧开水龙头,看着喷涌而出的自来水激动地说:“这辈子没想到能在家里用上这么方便的自来水!”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7乡镇2街道”配套建设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水厂1座、省级标准化乡镇水厂4座,建成供水加压站12处、高位水箱9处,铺设管网总长度达364公里。农村供水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成为了凝聚党心民心、彰显初心使命的“连心桥”。
坚持党建引领,“张开嘴”问询企业,让供需力量“连”起来
在服务工业企业发展方面,公司党支部创新开展“三问三送”专项行动。组建以党员业务骨干为主的“水管家”服务团队,定期走进园区、深入企业,问需求、问困难、问建议,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
2025年5月,在走访中了解到经济开发区饮料厂因生产规模扩大急需增容供水,党支部立即启动“红色速办”机制。由分管副总带队,规划、设计、施工等部门党员组成专班,将常规需要10个工作日的流程压缩至24小时完成。通过现场办公、并联审批,不仅提前完成供水管网改造,还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节水方案,预计年可节约用水成本20万元。
建立“企业用水服务直通车”微信群,实行24小时在线响应;打造“小黄车”供水联动机制,实现“15分钟供水服务圈”。累计为经济开发区企业解决水质检测、管道维修、应急供水等问题40余件,供水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100%。同时,通过党建共建平台,与“第一书记”派驻村华丰镇西故城村、乡村振兴包保村葛石镇刘庄村建立帮扶对子,实现了“企业多帮扶、乡村得实惠”的拉动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敞开心”联系群众,让暖心服务“动”起来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公司党支部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创新推行“五个一”亲情服务:一个微笑相迎、一杯清茶相待、一把椅子请坐、一本台账记录、一次回访跟进。
针对特殊群体,党员志愿者开展“红马甲”帮扶行动。为全县老旧小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实现水量异常自动预警;为行动不便用户提供上门收费服务;在营业厅设置“党员示范岗”,开辟绿色通道。八仙桥街道的王大娘感动地说:“这些穿红马甲的党员同志,比我自己的孩子来得都勤!”
建立“民情流水线”机制,通过12345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收集问题,实行“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去年至今,已解决水管冻裂、水压不稳等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维修及时率达100%。
一根“党建针”,千条民生线。宁阳县华龙水业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服务提升。今后,公司党支部将继续以“绣花功夫”做精供水服务,用“铁军精神”保障民生所需,让汩汩清流不仅滋润千家万户,更流淌进百姓心田,谱写新时代供水工作的华彩篇章。
(范伟华)